日前,乘聯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共計194萬輛,同比增長14.4%,環比增長40.2%,今年以來累計零售512.7萬輛,同比增長6%。

圖片來源:乘聯分會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近幾年國內車市零售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今年3月零售僅稍低于2018年3月198萬的最高水平,處于歷年3月零售歷史高位。由于國家雙新政策的推動,價格戰相對溫和,行業內卷狀態改善,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為近10年最高,扭轉了近10年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
自主品牌,狂攬63%份額
3月,自主品牌表現依舊出色。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該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達到了122萬輛,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33%,如此強勁的增長勢頭,彰顯了自主品牌的強大活力和巨大潛力。憑借這一成績,自主品牌在國內零售市場的份額達到62.7%,盡管相較于2月略有回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實現了7.7個百分點的增長。

從1-3月的整體情況來看,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也來到了63%,較去年同期增長7.9個百分點,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主流合資品牌沒有繼續同環比雙雙下滑的局面,該月零售量為48萬輛,環比增長45%,不過同比仍有小幅下滑。幾大派系份額仍在下滑,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7%,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2.2%,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6.8%,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聚焦板塊,該月豪華車零售25萬輛,同比下降7%,環比增長68%,該月零售份額為12.9%,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
從市場份額的對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主品牌仍然是乘用車市場的絕對主力,再次彰顯了傳統自主企業的轉型成功。乘聯分會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了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數據顯示,3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高達7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則僅有6%。
從月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份額看,3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高達71.5%,同比增加1.3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2.8%,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17.1%,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7.5%,同比下降1.2個點。
可以說,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先發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全面的市場競爭力。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傳統自主品牌通過快速布局新能源車型,成功搶占了市場先機。與此同時,新勢力品牌也在加速崛起,進一步推動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份額增長。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方海報截圖
相比之下,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的表現明顯滯后,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反映出其在新能源轉型中的戰略遲緩和技術儲備不足。
豪華車市場雖然在過去憑借品牌溢價和技術優勢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但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滲透率較低,面臨自主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新勢力的雙重沖擊,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加劇。
按此趨勢,2025年或將成為自主品牌加速重構競爭格局的重要之年。據最新預測,2025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72.5%,而比亞迪、奇瑞、吉利預計將為2025年車市貢獻188萬銷量增量。
新能源車,滲透率回升至51%
據乘聯分會數據,3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99.1萬輛,同比增長38%,環比增長45%,1-3月累計零售242萬輛,同比增長36.4%。

圖片來源:乘聯分會
聚焦單月來看,3月新能源車在國內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51.1%,較去年同期提升8.7個百分點。
業界周知,2024年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而后連續5個月保持在50%以上,不過在隨后的3個月中,由于春節等因素影響(春節前后是縣鄉市場購車高峰期,新購需求較大,燃油車占比偏高),對應滲透率低于50%。
如今,時隔3個月后,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重新回到50%以上,無疑彰顯了市場的發展韌性。

圖片來源:乘聯分會
崔東樹表示,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回升到51.1%,呈現出由報廢更新、以舊換新疊加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等普惠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強勢增長。
據悉,截至3月24日,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合計超過150萬份。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強烈需求,也體現了政府推動汽車消費升級、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導向。隨著更多消費者選擇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蓋世汽車還注意到,3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同環比雙雙上漲。這一增長趨勢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
具體來看,該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4.3萬輛,同比增長6.4%,環比增長21.2%,占乘用車出口36.6%,較去年同期增長4.9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占比新能源出口的62%(去年同期83%),雖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是新能源出口的主力軍。作為核心焦點的A00+A0級純電動車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37%),雖然占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著較高的出口水平。
聚焦車企,新能源乘用車出口表現優秀的仍然是比亞迪,該月其出口量達到了67,307輛,顯示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隨后是奇瑞汽車,該月其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為16,376輛,也表現不俗。奇瑞汽車通過不斷推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新能源車型,逐步提升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此外,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等也在新能源乘用車出口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

圖片來源:比亞迪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特斯拉中國大多排在前兩位,但近兩月其排位出現下滑,在3月,其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僅4,701輛,與此前表現有較大差距,這可能與海外政策變動、需求疲軟、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有關。
4月車市,有望平穩增長
回顧今年初的乘用車市場表現,1月受多重因素影響出現階段性遇冷,但隨著春節假期后社會經濟活動全面恢復,2月產銷數據強勢反彈,3月市場進一步回歸常態化消費節奏,正如崔東樹所說,2-3月(乘用車)的綜合零售表現很優秀。
而在此背后,蓋世汽車注意到,在3月,國家以促消費為主要目標,安排了3,0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這無疑對乘用車市場構成強有力的支撐。
在國家促消費政策推動下,很多省市出臺并逐步落實了相應促消費政策,疊加車展、主機廠廠補加碼等線下活動的全面啟動,3月車市開局走勢良好。
且隨著節前的燃油車消費潮轉為節后的新能源消費潮,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新能源車成為春季乘用車市場恢復的主要驅動力。

展望4月車市走勢,結合乘聯分會分析,多重利好因素支撐下,乘用車市場有望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一方面,從工作日數量來看,4月份共有22個工作日,與去年同期持平,這有利于車市產銷平穩增長。
另一方面,2024年春季的價格戰帶來2-3月的市場嚴重低迷,隨著2024年報廢更新政策在4月24日落地實施,去年4月后的車市逐步恢復增長,今年4月仍有一定低基數的促進效果。
再一方面,在國家促消費和多省市對應的促消費政策的推動下,春季車展線下活動將全面活躍市場氣氛并將加速聚攏人氣。
“此次上海車展的如期舉辦以及圍繞著上海車展宣發期內的車型發布活動,疊加各地促消費政策的實施,必將成為推動國內汽車消費的催化劑和觸發點。”崔東樹如此表示。
另外,今年“五一”的5天長假是駕車出游的好時機,近兩年的自駕游持續火爆,高階輔助駕駛加持下的自駕游體驗更好。近期新產品通過增配不加價的方式來增強性價比,這也使出游消費會很好地拉動新購和換購群體的需求增長。
此外,乘聯分會還指出,由于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且出現超預期的普遍加關稅的巨大外部變盤壓力,消費心態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國家早有促進內需的政策導向,因此我們的發展靠“內、外需”共同推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乘用車市場穩內需的效果也將持續體現。
而聚焦出口層面,該機構認為,中國汽車出口美國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沒有在美國銷售,因此中國生產的自主品牌汽車不會受到美國加關稅的影響。
當然其也指出,本輪關稅調整或會在短期內影響中國品牌在海外部分基地的投產建設布局,但未來全球化戰略中的中國汽車是具有發展空間的,“隨著一帶一路和全球南方國家市場的合作力度加深,我們要發展當地有需求的乘用車品類,尤其是要鼓勵新能源車在當地的制造和普及,同時針對燃油車的需求,突出我國的產業優勢,實現全球市場的燃油車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