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版上市40多天后,北汽藍谷仍然需要一些新的動作來引起市場關注。在近日公司發布的一季度業績中,北汽藍谷談了成績、不足和目標,有提升同時也存在痛點和難點,作為國企新能源陣營中的上市企業,也是與華為率先展開合作的實干派,北汽藍谷何時能真正實現逆風翻盤?此次業績說明會上便披露了相應的信號。
整體而言,北汽藍谷一季度表現遠超同期,事實上從極狐幾個月以來連續起勢、包括享界上市開始就為此做好了“前情提要”。具體來看,今年1-3月,北汽藍谷累計銷量為27714輛,同比增長173.8%,直接推動營業收入達到37.73億元,同比增長150.75%。得益于享界S9這一高毛利車型的帶動,北汽藍谷單車平均售價較去年提升8000元,利好快速釋放。
但在利潤指標上,北汽藍谷還在面臨相應的挑戰,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53億元,仍是虧損狀態,雖然相較于去年的-10.16億元虧損有所收窄,但減虧幅度較小,也反映了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毛利率同理,雖然比去年改善了4.1%,但仍處于負值區間,目前是-7.51%,產品盈利能力有待加強。
對于北汽藍谷一季度業績表現,“量增利虧”四個字基本可以概括,如何在“利”上解困,是北汽藍谷接下來要持續攻堅的難題。
虧損收窄但有限,藍谷亟需享界支持
不可否認,北汽藍谷的確在過去一段時間實現了銷量的大幅躍進,極狐作為基本盤的守護者功不可沒,在10萬-20萬的主流價格區間,極狐阿爾法S5和阿爾法T5增量明顯,技術背書加上價格干預,讓北汽藍谷守住了自己應得的一席之地。
而且,在品牌戰略上,極狐也正在與享界形成雙輪驅動效應,兩個品牌定位明確,前者主攻中低端市場,后者主要錨定高端市場,互為輔助組隊出擊。但是相較于極狐,享界品牌目前表現與預想中的目標還有差距,這是在產品端上“增利”的一個難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