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分析全國二線房價的文章,說現在北方城市房子保值能力差,南方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反而穩。作者是用土地拍賣的數據算的,比如地價漲跌、流拍多少這些。我雖然不太懂這些專業術語,但覺得挺有意思的,就簡單記下來。
鄭州今年6月賣地的時候,15塊地里有13塊都是底價成交,剩下兩塊稍微漲了點價。但其中一塊被政府背景的公司買了,另一塊比去年掛牌價還低。這說明開發商對鄭州房價沒信心,政府只能自己托底。這種情況下,房價肯定撐不了多久。
北方城市里天津更慘,4月賣30塊地只成交6塊,而且有兩塊還是政府自己買的。武漢、濟南這些地方也差不多,地賣不出去,房價自然扛不住。反觀長三角,蘇州、南京這些地方地價基本沒跌,開發商還愿意出錢買,說明他們覺得未來房價還能漲。
作者說他們算房價保值力主要是看土地拍賣情況。如果地價跌得厲害,開發商利潤空間大了,以后賣房可能就降價。政府要是收不到賣地的錢,可能還會多推地出來,到時候新房多了,老房子價格肯定受影響。
像重慶二次賣地的時候,幾乎所有地塊都比之前便宜,開發商都不愿意高價拿地。西安雖然沒排最后,但得分也不高,說明西北地區整體都不太行。
長三角五座二線城市全進了前八,杭州、蘇州這些地方得分都快70了。作者說這說明長三角經濟確實強,產業多,人也愿意來,房價自然穩。不過有意思的是,前十名的城市得分都差不多,最高和最低只差3分,說明差距其實不大。
天津、鄭州這些北方城市為啥這么差?主要是地賣不出去,政府托底的地塊太多。像濟南有地塊降價20%才賣出去,開發商都覺得房價要跌。而長三角那邊,像寧波、無錫這些地方,地價基本沒怎么跌,開發商還愿意出錢,說明他們對當地經濟有信心。
作者還提到,現在全國經濟都不太好,房地產市場也冷,這時候看土地拍賣數據最能反映真實情況。如果地價撐得住,說明城市還有潛力;地價跌得厲害,房價肯定也撐不住。
像東莞、廈門這些排中間的城市,得分也就60多分,和前面的差距不大。但像沈陽、天津這些得分不到40分的,房價下跌風險就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