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杭州樓市二手房量價雙蝶,5月分的杭州樓市能否“東山再起”回暖呢?我們先看杭州樓市數據如何?
杭州二手房成交量腰斬背后的市場焦慮是什么?
一、杭州二手房成交量腰斬背后的市場焦慮是什么?
最新數據顯示,4月杭州樓市二手房成交7424套,環比暴跌43.27%,而均價僅微降0.16%至31841元/㎡。這種二手房量價背離現象真是驚掉下巴。杭州核心區如西湖、上城二手房仍維持4.3萬/㎡的高價,余杭等近郊板塊卻出現2.6萬/㎡的"價格洼地"。更值得關注的是,二手房掛牌量突破20萬套后持續下滑,周掛牌價六連降揭示賣方市場有所松動。這種矛盾現象,折射出購房者"等政策、看風向"的集體觀望情緒。
杭州二手房掛牌量
二、杭州樓市遇冷,主要還是購房人的心理預期未達到。
第1. 樓市政策端不斷放大招。房貸利率"L型"筑底與限售松綁形成對沖。4月首套房貸利率降至3.75%歷史低位,刺激需求端效果卻被"取消限售"政策稀釋——大量次新房入市反而加劇拋售恐慌。
第2. 銀行信貸的收縮影響。盡管官方LPR利率下調,但部分銀行實際放貸周期延長至45天,抵押評估價普遍低于成交價5%-8%,變相提高首付比例。
第3. 購房人買漲不買跌的群體心理作用在“作怪”。在濱江某改善盤,購房者張先生坦言:"現在砍價空間從3%擴大到8%,但總感覺還能更低"。這種購房人心理預期的逆轉直接導致交易周期從28天拉長至61天。
杭州樓市剛需購買力正在外溢
三、杭州樓市剛需購買力正在外溢。
臨平新城某樓盤5月帶看量激增120%,18815元/㎡的均價吸引主城外溢客群;而錢江世紀城某豪宅項目,雖維持6.9萬/㎡高價,但成交周期已超半年。這種結構化差異正重塑杭州樓市格局。杭州產業新城的虹吸效應導致未來科技城周邊,數字經濟從業者支撐起余杭區1412套成交量;其次軌道交通的價值重構正在重構樓市買房邏輯。地鐵四期規劃沿線,臨安青山湖板塊出現"地鐵未通、房價先漲20%"現象;再者購房者對學區房信仰開始有所松動。傳統名校聚集的拱墅區,部分老破小降價12%仍難出手,家長轉向"新房+民辦"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