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夢想家》是一部幻想類作品,但是和通常看到的幻想類不一樣,沒有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矛盾沖突,也不接上天入地的時空穿越,故事在一種安靜的氛圍中進行,具有高度真實性。閱讀諾亞的作品,能感覺到作家作品獨特的調調,憂傷的、純凈的、細膩的,具有一個小女孩的詩性。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曹文軒
《白夜夢想家》是新銳作家諾亞的長篇童話力作。最初諾亞只想寫一個關于齊天大圣的故事,后來父親生了病,這個形象才逐漸飽滿起來。這是一部“獻給父親的長詩”,諾亞說:“我可以在虛幻的世界里描摹父親的一生,而他也能夠在我的字里行間讀出女兒的心事,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白夜夢想家》因此以夢境的形式展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有心臟病、在學校中被孤立的女孩,在一個想象中的“白夜”空間,她以“夢想家”身份,帶著“北極星”“豚鼠”“海獺”三個“徒弟”,騎著“白龍馬”,浩浩蕩蕩重走童年的《西游記》。然而諾亞卻相信,“夢想家”經歷的一切雖然看起來像一場夢,但“她的北極星一定在某個地方,真實地存在過。”
驚人的想象力——“我想成為一個孩子”
諾亞在作品中展現出了精彩絕倫的想象力。師父是“夢想家”,大師兄是北極星,二師兄是豚鼠,三師弟是一只海獺。龍宮的大太子、二太子和三太子竟然是花園鰻、海兔和球藻!而龍王是海馬。就在所有人都在期待“球藻”變成“白龍馬”的時候,它卻變成了“一輛自行車”!皮皮蝦船長用紅繩駕駛貝殼船,藍色電車長著一對貓耳朵……就在我們為諾亞的古靈精怪和奇思妙想連連驚嘆的時候,她卻借“北極星”之口說了這樣一句話:“也許世界本來就比你想象的更奇怪,更有趣呀。”
諾亞說自己想成為一個孩子,不管別人怎樣贊揚她的想象力,但在真正的孩子面前,成人的想象總是顯得匱乏。畢加索說:“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她分享了孩子寫的詩歌:“烏云和白云/結婚/我們歡呼著/去撿他們撒下的/喜糖。”“一場大雪過后/冬天感冒了/路過森林的時候/鼻涕落在樹枝上/一根一根。”并由衷地贊嘆說:“他們的想象力多么生動、可愛,充滿了令人嫉妒的才華,這些都是我渴望擁有的。”她還引用了圣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中的一句話:“所有大人首先都是孩子(不過,他們當中只有少數人記得這一點)”。諾亞表示:“我不想遺忘這一點。無論在生活還是寫作中,我都盡可能地保持童年的心態,讓那個小小的自己肆意奔跑,這就讓我對萬事萬物都永遠保持著好奇。我好奇一朵花是怎樣開放的,一粒米是怎樣長成的,也好奇世上所有的動物。”
那么,怎樣才能擁有這樣的想象力呢?諾亞并不否認自己的天賦,但同時也強調了“好奇”和“童心”的重要性。“人只有保持好奇,才能保持探索的動力,保持觀察的耐心,才能保持思考的能力。”諾亞認為,人需要對我們的生活保持充分的好奇和期待。她對于生活的觀察也是這樣,因為好奇貓所以研究貓;因為好奇種子,所以觀察種子;因為好奇云,所以天天抬頭看云。“如果一個孩子對某種事物特別好奇,那我相信,至少在這方面,他的成就不會太低。”諾亞說,“當我們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時候,會覺得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天空和大地會吵架,冬天會感冒,綿羊是云變的,地球說不定是一顆圓形的奶糖。”
自我與夢想——“我就是我”
《白夜夢想家》是一段關于尋找自我和追逐夢想的旅程。主角“夢想家”是諾亞與她曾經遇到的孩子們的復合體,他們共同塑造了一個自卑、陰郁、憂愁,又無比善良的形象。諾亞說自己小時候不太合群,更喜歡獨處和思考。“我看到過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也體會過許多孤獨的心情,但同樣被孤立的我沒有幫助別人的能力,那時的我只是個孩子。”諾亞回憶起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一個孤獨的孩子指著外面盛開的花朵告訴她“花開了”。那個下午,諾亞一直盯著那朵花看,她想了很多,她想他真是一個好人,他發現了一朵花的開放。現在,盡管諾亞仍然保持著半個孩子的心態,但她的另一半已經長大了。她希望能夠為曾經的他們和自己做些什么。那些被邊緣化、被自卑情緒困擾、被視而不見的孩子,他們需要被發現、被安慰。讓“夢想家”被看到,是諾亞創作這個形象的初衷。
《白夜夢想家》里的“我”沒有名字。球藻想變成魚,在貓之國大家都變成貓,而虎鯨喜歡頂海龜,飛魚會飛,海獺并不像北極兔想的那么可憐……故事世界里的角色各有各的經歷和命運,但“我就是我”“自己喜歡自己”這樣的價值命題成為貫穿全篇的靈魂主線。諾亞想告訴我們,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即使遭遇別人的不理解和質疑,也要堅持自我,“相信才會存在”。
父愛和成長——“我是一顆北極星”
諾亞在創作中將北極星賦予了“父母”的象征意義。她說小時候大人常用這樣的溫柔謊言安慰孩子:逝去的親人化作了天上的星星,每晚閃爍著守護我們。在諾亞童年因親人的離世而悲傷時,仰望星空成了她幼小心靈的慰藉。天上的星星有很多,但她最喜歡北極星,因為——就像書中說的那樣,北極星“是所有人仰望的星星,是時間和歷法的標準,是人們迷路時尋找方向的依靠”。諾亞十分贊同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利芳老師的評論:“反復用‘我是北極星’來強化父母的身份,這一深刻寓意既是講給孩子的,更是告訴所有成人的。每一個孩子所以能夠健康成長,就是因為他們擁有珍貴的‘北極星’,這顆星星始終在凝視牽引著他們行走的方向。”另一方面,諾亞進一步闡釋,北極星雖然看起來孤獨,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一顆小星體一直繞著它打轉。”就像父母與孩子間的相互陪伴,在這個故事里,北極星象征父親,而他周圍那顆不為人知的,暗淡的小星體,則象征著孤獨又自卑的“夢想家”,他們其實一直在一起。
諾亞認為父愛是所有愛中最隱晦、最倔強的。人們常說“父愛無言”,父親總是通過行動而非言語來表達愛。她的父親總是默默地為她準備喜愛的飯菜,或是突然造訪學校,留下一疊郵票以支持她對集郵的熱愛。書中的“北極星”一樣倔強和隱晦,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承認過自己是父親,永遠堅持那一句“我是一顆北極星”,而這也恰恰是他愛的表達。諾亞認為成長是由內向外的過程,需要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直接的指導。書中的“北極星”一直以一個指引者和陪伴者的形象待在“夢想家”身邊,它從不告訴“夢想家”,你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在一次次的冒險中,讓她逐漸明白,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就像面對三太子球藻,北極星只是淡淡的反問“球藻為什么要變成魚”,在貓之國,它也反問“別人的喜歡很重要嗎?”北極星永遠在引導“夢想家”,讓她在一次次奇遇中逐漸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最終愛自己,這一切成長都是自發的,是她在無數次自我詢問和外部驗證后得出的結論,這才是成長應該有的樣子。
樸素又真實——“我希望它比誰都幸福”
童話以其豐富的隱喻揭示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深刻理解。在這部作品中,每個角色和情節都構筑了一個富有象征意義的隱喻體系,引領讀者發掘成長的動力,并反思如何以更加謹慎和尊重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孩子。諾亞從小對動物充滿了好奇,她通過紀錄片和科普視頻來了解它們。她尊重每個動物的獨特性,認為動物的自然特性正是它們的魅力所在。諾亞巧妙地將動物特性與故事角色相結合,創造出引人入勝的表達。比如,“豚鼠”(荷蘭豬)與故事中的二師兄形象相契合;“北極兔”站起來的“大長腿”,讓諾亞聯想到事物表象之下的真相,它在性格上也諷刺了“廉價的同情心”;“海獺”則因其水生特性被選為三師弟,同時也承載了女孩“樂安”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樂安”曾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至于三師弟,雖然它沒有什么存在感,就像我一樣,但我希望它比誰都幸福。”海獺的爸爸媽媽身體健康、性格開朗,特別支持小海獺走出家門歷練,臨行前,親戚朋友們還準備了很多零食和禮物。這就是“樂安”想象中幸福的生活,簡單、樸素,但卻是現實世界中她沒能擁有、也難再擁有的奢望。她在夢境里一點點撿拾破碎的自己,把那些不完滿的經歷補全,把那些沒實現的愿望補完。
作者談創作——“九次修改是最大挑戰”
《白夜夢想家》前后修改了九次,初稿與終稿相差甚遠,作者在完稿后廣泛征求意見,并根據反饋做了大量修改,有些章節甚至完全重寫。諾亞說:“有些時候寫作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的,如果我沒有這樣的勇氣,那看我作品的孩子說不定也不會有面對苦難的勇氣了。”
諾亞不僅有足夠的勇氣,也非常努力,我們在閱讀《白夜童話》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她進行寫作訓練的痕跡。她會在閱讀時標記出好句子,思考作者的用意,再想想自己會怎么寫。也會標注拼音和字義,來加深對漢字的理解。無論是在睡覺、走路還是看劇時,甚至是剛做完的夢,只要有靈感閃現,她都會立刻記錄下來,以備后續創作之用。
諾亞很喜歡讀書,喜歡博爾赫斯、卡夫卡等作家。而對她影響最深的,是兩個作品:一個是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另一個是湯素蘭老師的《時間之箭》。《最后一片葉子》講述的是一個關于希望的故事,為了讓年輕的畫家瓊西燃起對生活的希望,畫家老貝爾門冒雨在墻上畫下了一片栩栩如生的葉子,自己卻因此感染肺炎去世了。雖然這部作品可能不如那些文豪巨匠的長篇小說厚重,沒有尖銳的批判和抨擊,但它讓諾亞淚流滿面,讓她立志成為一位能夠為讀者帶去希望的作家。而《時間之箭》則是諾亞兒童文學創作的起點。在一次加班后,諾亞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在異鄉工作的孤獨和空虛感神奇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動和寧靜。
未來諾亞還是想寫作童話,寫一些她喜歡的動物,探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環境保護的問題。同時,她也不會放棄對自我內心和孩子成長困境的挖掘,希望寫出能幫助小讀者們健康成長的作品。諾亞認為,兒童文學作品首先應該是一個好故事,有趣的故事孩子們才愿意閱讀,作品的意義也才能得以傳達。她贊同以兒童的視角寫作,根據情感邏輯自然流露本心,既不迎合也不說教,希望孩子們能自己從作品中收獲勇氣、希望、愛和夢想。
生活的智慧——“好好吃飯”
諾亞擅長用愛化解悲傷,實現心靈的凈化,讓看似苦難的成長道路,處處都有血肉生長的聲音。諾亞指出,很多孩子可能像她曾經一樣自卑,但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優點,她激勵孩子們去發掘并珍視自己的優點。她說,即便是現在,我也還是會陷入這樣的困境,但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抬頭看看周圍,然后告訴自己,“我發現了一朵花,我是能夠發現一朵花開的人”。當我們學會認識并肯定自己,我們就能更好地接納和愛護自己。她引用了書中北極星對“夢想家”說的話:“我覺得,你喜不喜歡自己,更重要”。
諾亞渴望為像“夢想家”這樣的孩子提供慰藉,讓他們感受到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孤單。同時,她也期望那些生活在幸福快樂中的孩子能夠意識到這些孩子的存在,并伸出援手,給予關心和幫助。諾亞強調,兒童文學是面向未來的文學,作為創作者,他們肩負著向孩子們傳達所有美好品質的使命,包括善良、真誠、勇敢、正直和獨立,以及愛與希望,這樣孩子們才能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成長的挑戰。她特別提到了豚鼠爸爸在書中的一句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吃飯。”這是她希望讀者能記住的生活智慧。
這世界并不完美,有相遇也有別離,有生存也有死亡,有你們喜歡的,也有你們不喜歡的,但同樣的,這個世界上還有光。希望你們永遠記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