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發生?
特斯拉上海工廠年度出貨量首次下降
由于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加上全球汽車需求不溫不火,特斯拉上海工廠自2020年開始大規模生產以來,年度出貨量首次出現下降。
根據乘聯會最新發布的初步數據,2024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共交付了916,660輛電動汽車,同比下降3%。
其中,2024年12月,盡管特斯拉推出了一系列年終激勵措施,但當月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出貨量并未得到明顯提振,共交付93,766輛國產Model 3電動轎車和Model Y運動型多用途車,雖然是2024年的月度最高水平,但仍不及2023年同期。
值得注意的是,據特斯拉此前公布,2024年其全球銷量為1,789,226輛,同比下降1.1%,低于180.6萬輛的預期,為十多年來年度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不過盡管如此,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依然對2025年雄心勃勃,計劃使2025年全球銷量實現20%-30%的增幅。
蓋世點評:2024年銷量下滑,2025年預期卻提高,特斯拉難道在“憋大招”?
沃爾沃2024年電氣化車型銷量大增33%
1月7日,沃爾沃汽車公布,盡管2024年12月,其全球銷量同比下降3%至73,804輛,但2024年,其全球銷量仍同比增長8%至763,389輛,創新高。
2024年12月,沃爾沃汽車電氣化車型(包括純電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20%至34,035輛,而搭載內燃機的輕度混合動力車型的全球銷量同比下降16%至39,769輛。
2024年,沃爾沃汽車電氣化車型的全球銷量同比大增33%至352,787輛,占該公司全球總銷量的46%;其中,純電動車型的全球銷量達175,194輛,同比大漲54%,占該公司全球總銷量的23%,高于2023年的16%;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全球銷量為177,593輛,同比增長16%。
就地區來看,2024年,在歐洲市場,沃爾沃汽車的銷量同比大增25%至369,685輛汽車,其中,電氣化車型的銷量同比大漲39%至240,425輛,占沃爾沃汽車當年歐洲總銷量的65%。
2024年,在美國市場,沃爾沃汽車的銷量同比下降3%至125,243輛,且其電氣化車型的銷量同比大漲20%至42,902輛,占沃爾沃汽車當年美國總銷量的34%,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同比激增69%至37,294輛。
在中國市場,沃爾沃汽車2024年的銷量達到了156,370輛,同比下降8%。不過,其電氣化車型當年在中國的銷量達到了15,766輛,同比微增3%。
就車型來看,2024年,沃爾沃XC60成為該公司最暢銷的車型,共售出230,853輛(2023年為228,646輛);其次是XC40/EX40,總銷量為173,890輛(2023年:200,670輛);而XC90排在第三,總銷量為108,621輛(2023年:107,549輛)。
蓋世點評:電氣化車型銷量占比近半,沃爾沃轉型成效似乎還不錯。
豐田汽車公司投資日本航天初創公司Interstellar
據彭博社報道,1月7日,日本太空航天公司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宣布,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公司通過旗下子公司Woven by Toyota向其投資70億日元(約合4400萬美元),而且豐田汽車公司將獲得Interstellar執行董事會的一個席位。
圖片來源: Interstellar
報道稱,Interstellar公司的目標是大規模生產輕型火箭,并希望有一天在日益擴大的商業化太空市場分一杯羹。此次的投資不僅標志著豐田汽車公司正式進軍太空領域,也是日本政府在培育本國私人航天領域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然而,對于羽翼未豐的初創公司來說,要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領域跟上步伐仍然是一個挑戰。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到本世紀30年代初每年發射30枚火箭,使日本成為亞洲的航天中心,擁有8萬億日元的航天產業,并向Interstellar和Space One等初創企業提供補貼。
Interstellar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日本在2023年僅發射了三次火箭,離上述目標還有很大的空間,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需要“對國內航天產業進行結構性轉型”。該公司表示,其目標是“利用汽車行業的專業知識,包括豐田的生產方法,將火箭制造轉變為高質量、低成本和可擴展的過程”。
1月6日,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豐田章男(Akio Toyoda)在2025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發表演講時表示,豐田汽車公司對火箭業務的布局是該公司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部分創新型嘗試,并暗示希望未來能與SpaceX競爭。“未來的移動出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汽車,也不只一家汽車公司在布局航天業務。”
2019年,總部位于北海道的Interstellar成為第一家將商業化開發的火箭送入太空的日本公司,但其Zero火箭仍在開發中。上個月,Interstellar的競爭對手日本商業航天公司Space One第二次嘗試發射Kairos 2號火箭,但發射失敗。
蓋世點評:在拓寬邊界這件事上,車企真的越來越敢了。
采埃孚獲得輕型汽車線控制動業務大單
1月6日,采埃孚宣布與一家全球知名汽車制造商達成協議,將在合同期內為近500萬輛汽車配套干式線控制動系統(EMB)。
此次達成的訂單協議包括計劃批量生產的線控制動技術,以及在特定單一級別車輛中應用最前沿的轉向技術。
圖片來源:采埃孚
該項目中,采埃孚在后制動器上創新地采用了干式線控制動系統(EMB),集成式制動控制系統(IBC)和傳統的前制動鉗,從而形成一個線控和液壓的“混合”制動系統,為制造商提供更高的靈活性。采埃孚電動循環球式轉向器則為車輛提供重要的轉向技術。
蓋世點評:EMB賽道,正在進入加速周期。
舍弗勒氫能科技公司落戶上海嘉定
1月6日,舍弗勒與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人民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全資子公司——舍弗勒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落戶上海市嘉定區。
圖片來源:舍弗勒
具體來看,新公司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的嘉定氫能港內,主要專注于PEM/AEM(質子交換膜/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電堆等氫能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生產與產業化應用。
據了解,氫能是舍弗勒戰略性業務領域之一。舍弗勒在金屬成型、材料技術、表面處理等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在開發氫能相關產品、實現大規模量產方面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在氫能領域,舍弗勒聚焦整個產業鏈,包括從制氫到氫在燃料電池甚至綠鋼制造中的使用。
就在不久前,舍弗勒參與的上海首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氫儲工程項目在位于嘉定氫能港的上海氫儲能動力基地內啟動。在該示范項目中,舍弗勒提供了全套的PEM電解水制氫解決方案,包括純水制取、電源供應、氣水分離一站式制氫服務,這也是舍弗勒交付的首個商業化級別的PEM制氫系統。
舍弗勒氫能科技公司落戶嘉定后,將深入融入區域供應鏈體系,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的創新發展。
蓋世點評:這顯然是舍弗勒面向未來新興產業、扎根本土發展的又一重舉。
繼峰股份新獲31億元項目定點
1月6日,繼峰股份發布關于獲得乘用車座椅總成項目定點的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繼峰座椅(常州)于近期收到《供應商定點意向書》,獲得某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的兩個座椅總成項目定點,兩個項目預計分別于2026年4月份和2026年5月份開始量產,項目生命周期均為3年,預計生命周期總金額合計為31億元。
圖片來源:企業官方公告截圖
資料顯示,2019年,繼峰股份完成對全球知名汽車座椅生產商格拉默的收購。依托格拉默,繼峰股份開拓以乘用車座椅為核心的新興業務,已發展成為國內少數能同時為歐系、美系、日系、自主品牌等整車生產廠家提供配套的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商。
據悉,為滿足業務快速擴張的需求,繼峰股份持續加碼新產能布局,除了在國內的乘用車座椅生產基地陸續投入建設以及建成投產外,公司也在積極全球化布局,計劃在歐洲和東南亞建設生產基地。
此外,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繼峰股份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20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近5年時間公司累計研發費用達17.6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