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年味退去,廣汽集團就發布了一則重磅的人事變動消息:“曾馮組合”交棒。2月4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曾慶洪正式退休,馮興亞接任董事長一職。這與兩年前豐田章男宣布卸任豐田汽車公司社長而交棒給佐藤恒治有異曲同工之處。
汽車行業處于百年未遇的變革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前面的路并不好走,無論是60多歲的豐田章男還是60多歲的曾慶洪,都交棒讓比他們年輕的繼任者更有力量和能量去推進大刀闊斧的改革。
廣汽新掌門人馮興亞將如何掌舵?
在“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的車市驟變以及極度內卷的環境中,既要堅持長期主義,又要不斷創新謀變去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這對于車企而言格外不容易。在去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曾慶洪對于目前行業正打的火熱的價格戰曾大膽開麥反內卷:“企業目的是盈利,為國家做貢獻。我們應該有大局格局,長期主義,而不是眼前去‘卷’。沒有效益企業不可生存。”
由于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價格戰升級等情況,堅持長期主義的廣汽集團暫時遇到嚴峻的考驗。2024年是廣汽集團極其艱難的一年,全年汽車總銷量為200.3萬輛,比2023年下滑20.04%,旗下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埃安的銷量下滑都超過了20%,廣汽傳祺成為了廣汽集團增長的獨苗,不過,也僅僅增長1.99%。
電動化的浪潮加劇汽車行業洗牌,單靠一兩家車企難以改變內卷的現狀,更多是通過改革創新練好內功,瞄準下一輪契機。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縱觀國內近20年的車市發展情況,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幾年的局面。每個車企都有自己的產品大年和小年,相應也就有自己的高潮和低谷。處于低谷中的廣汽集團正不斷謀變,繼將總部從珠江新城CBD搬到番禺化龍工廠之后,廣汽集團已做好艱苦奮斗的準備,加大火力掀起一系列變革:推動傳祺、埃安、昊鉑三大品牌的組織架構變革;通過了與華為合作項目,新公司注冊15億元,雙方員工已經聯合辦公;廣汽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及數字化變革項目正式啟動;舉辦昊鉑、傳祺、埃安三大品牌經銷商伙伴大會;舉辦2025年自主品牌供應鏈合作伙伴大會;在職業經理人改革基礎上,啟動管理干部競聘上崗……
廣汽集團新掌門人馮興亞任重而道遠,今年在依然卷個不停的車市里要沖刺230萬輛的銷量目標,要推進廣汽三年“番禺行動”計劃,2030年還要沖刺“萬億廣汽”的目標。這些計劃以及目標皆具有挑戰性,如何獲取增量是廣汽集團新掌門人馮興亞亟需攻克的難題。1969年出生的馮興亞扎根汽車行業30年,從2004年起在廣汽集團任職,雖然有壓力,但從廣汽內部成長起來的他,深諳解題的關鍵所在,自主品牌是突破口之一。
馮興亞明確表示過,番禺是廣汽自主品牌的發源地和聚集地,匯聚了自主品牌約3萬名員工,集團需要來到研產供銷的前線。“如果你要決策,你就必須聽到炮火。這就是我們從市區CBD搬到番禺的主要原因。”
按“番禺行動”計劃,到2027年,廣汽集團將陸續推出22款新車,全面覆蓋純電、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要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2025年是“番禺行動”的首年,埃安UT鸚鵡龍的強勢亮相已打響“番禺行動”第一槍,以不足9萬元的起步價,在小型純電動車市場掀起“龍卷風”,傳祺更是火力全開,2025年將實現高階智駕四車齊發。從目前可看出,今年是廣汽自主品牌的產品大年,這是馮興亞今年爭取增量的籌碼之一。
此外,國際市場也是馮興亞的主攻方向。在過去一年里,時任總經理的他馬不停蹄地在多個海外市場奔波。廣汽集團已在2024年發布了“One GAC統領、雙子星驅動”的品牌出海策略,并在巴黎國際車展上展示了多款明星車型,進一步拓展了全球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實現出口量同比增長67.6%。今年廣汽集團將繼續乘風破浪,“出海”力度肯定有增無減。面對行業風起云涌,廣汽勢必從方方面面加大改革的力度,正如馮興亞此前對媒體所言“我們無法改變外部環境,但可以改變自身。我們無法改變風,但可以改變帆,調整帆的角度,以適應新的航程”。
蛇年汽車行業劍拔弩張
2025年車市難以“休卷”, 車市里正進入新一輪劍拔弩張的賽程。
不僅是廣汽集團,其他車企在蛇年伊始也已紛紛行動。在廣汽集團宣布“曾馮組合”交棒的次日,即新春開工首日,全球頭號車企豐田也拋出一個重磅消息,其決定在上海市金山區成立LEXUS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雖然豐田強調將一如既往與中國一汽、廣汽集團等合作伙伴開展相關事業和舉措,但這依然會引發業內猜想在華獨資的雷克薩斯是否會獲得豐田更多智電新技術的傾斜。
同在2月5日,特斯拉又一次舉起價格屠刀,為Model 3全系車型提供了限時保險補貼8000元的優惠政策,并疊加了5年0利息政策與特享充電權益,三項優惠合并使用,相當于降價2.8萬元。特斯拉一直被視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鯰魚”,最近幾年與比亞迪似乎是約定輪值帶頭掀起價格戰。
合資車企廣汽豐田也不再坐視不管,而是在開工第一天就參戰,推出了一口價的限時促銷活動,鋒蘭達8.98萬元起,威蘭達12.98萬元起,此外,廣汽豐田還為這兩款車型的發動機、變速箱和雙擎版本的混動電池提供廠家終身質保,以及提供“0首付、0利息”購車政策。
比特斯拉更卷的“卷王”比亞迪,在蛇年貌似尚未有大的動靜,但實則也很拼,在春節放假期間廣東多條高速公路都能看到運輸比亞迪新車的貨車的身影,川流不息地進入全國各大市場。在剛過去的1月,比亞迪共計銷售30萬輛汽車,其中,乘用車銷售29.6萬輛,同比增長47.5%。在這一增長數字的背后,又是多少車企的市場份額被蠶食,又是多少車企的不眠夜?
當汽車從傳統機械交通工具變成了數字化智能汽車的過程中,無論是坐在全球車企頭把交椅上的豐田,還是曾創下自主品牌最快增速的廣汽集團,無論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數一數二的比亞迪和特斯拉,還是來勢洶洶的新勢力車企,都一樣面臨不進則退的激戰局面,這些車企巨頭或優秀生在春節假期或假期前后都未敢真正休息,而是一路奔跑,一直謀變。車市何時能云卷云舒?
點評
雖然汽車行業加快從燃油車時代邁向電動車時代,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車企最終還是以產品說話。即使市場再卷,堅持制造更好汽車的車企也依然有機會勝出,好的產品和技術是有靈魂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嘩眾取寵的東西,終歸僅是一時的熱鬧。